房天下> 正文

房企高管离职潮来袭 是被迫为行情背锅?

房天下北京二手房网  2019-11-05 14:12:13  来源:和讯

         刚刚过去的这个十月,对地产行业而言,可谓阴云继续密布:

“铜九铁十”似乎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数家曾经的品牌房企终于撑不过持续了三年的调控压力,接连传出破产、员工讨薪无果的噩耗,如三盛宏业、颐和地产等。

而大部分还活着的100房企,整体业绩增速也出现放缓,前三季度里全年目标完成率不足70%。 与此同时,包括部分一梯队房企在内的企业在十月出现了中高管人员的变动:

房企高管离职潮来袭 是被迫为行情背锅?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江苏区域总裁刘森峰离职、

正荣地产行政总裁王本龙离职、

鸿坤地产总裁袁春入职弘阳、

奥山控股副总裁谈铭恒入职祥生……

年底在即,并非传统跳槽旺季,且最后一个季度正是业绩冲刺的关键时期,此时出现多家房企多位中高管的去职,背后原因难免引人猜测。 是否跟行情低迷,企业经营业绩压力过大有关? 说起这个推测,小仙的一位朋友深有感触

——最近半年来,他已经跟好几个营销的同事吃了散伙饭。

他所在的某“火箭”级蹿升的房企,素以“比学赶超共同成长”作主旋律,业绩考核作衡量工作的重要指标。

为了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现状下迅速冲上千亿规模台阶,今年年初,集团总部就吹响了销售攻坚战的号角。

从年中开始持续4、5个月的营销攻坚战打完以后,20多个区域公司里,就有7、8位业绩未达到目标的区域营销负责人、20多位项目营销负责人被“干掉”,一线销售人员被优化的数量就更多了,因为在这家房企,营销一线每个项目必须分组PK业绩,必须实行末位淘汰。 身为总部营销负责人,小仙这位朋友也是如履薄冰,庆幸自己穿越火线,此次惊险过关。

不过也忍不住说了说离职同事的吐槽:行情这么差,有些项目还是老大难的硬骨头,业绩完不成虽然免不了有个人问题,为市场背锅也是一方面原因啊。 对这句话,小仙就笑而不语了。

房企高管离职潮来袭 是被迫为行情背锅?

行情不好导致业绩压力大,可能只是房企产生人事异动的一部分原因,也可以说是浅层原因。

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当年的顺驰,还是近几年的碧桂园、恒大、泰禾,以及最近增速令人瞩目的几家冲刺型房企,都有过规模至上、快速周转的发展时期。

与之对应的,就是内部人员流动频繁,累死HR。

正如呼啸前行的高铁上,无论司机还是乘客都在高速移动;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房企里,销售、资金两大命脉高速周转的同时,身处其中的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资料的一种,也不可能停在原地。 除核心班子里的少数几人之外,扩张期企里业往往人员流动如走马灯:完成冲刺期任务后功成身退、换一家继续冲刺的有之,完不成任务跟不上节奏立即“被甩下车”的也有之。

稳健期企业则不然,企业和从业者一旦适配,双方变动都比较小的情况下,携手同行的时间自然更长,出现开头所说的人事异动新闻的频率也自然更低。

某千亿级房企总部HR负责人就告诉小仙,稳健型房企的人事安排都是比较平稳的,在低迷行情下,控制中低层编制的情况是有的,但不会因为业绩问题动及高层。

偶尔出现的高层人事异动,更可靠的原因往往是企业团队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正常新老班子交接。 因此,从宏观层面来看,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人力战略,这是大势所趋。

最后浮现在外的,才是人事变动的不同现象。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来了——什么决定了企业是处于扩张期还是稳健期?

央企地产就无需赘言了,企业属性和体制特色决定了企业通常都是持续稳健的,小仙在10央企的朋友就表示人员和情绪都保持稳定。我们只讨论私企。

有时,企业处于什么发展期,完全是掌舵手的经营思路决定的。 性格激进的房企老板,一向秉持高周转、快节奏、敢用人的经营思路,就算是歌舞升平的牛市也照样整得硝烟弥漫。 典型者如碧桂园、中梁这样的企业,一以贯之的经营思路一直都是规模至上、快速周转,也就是说企业几乎任何时候都处于扩张期,即使核心高管也背了明确的业绩指标。

而刚刚小仙这位“火箭”房企营销朋友这两个月经历的故事,三年前,小仙就从另一位营销美女那里听过同样的版本了。

那还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2016年初,按理说地产人的日子应该是鸟语花香的。

美女在人间天堂杭州为某房企做项目营销,该房企老板素来雄心勃勃,于是规定公司从一线案场到区域总部,实行全员营销、末位淘汰。

美女入职一个月,原本光洁的皮肤就在高压状态下长了满脸痘,同事的散伙饭都无心下咽。

后来,这家房企迅速实现了港股上市,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近100%,同时在留下了不少激进拿地王的传说。 你看,身在这样的激进型企业,就算是牛市行情,地产人也如坐针毡。 相对的,就算在行情低迷的今天,也同样有“养生型”老板,造就了对一些地产人来说稳定得如同疗养院的房企。

今天小仙要说的第三位朋友小C,正是在这样一家房企里。 这家企业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大家都觉得凭业绩来说早该被开掉的人,“戏份”却一直在延续,剧情让人看不懂。

比如某部门负责人,被老板公开批评过,同事们私底下也对该人只拿钱不干事的作风议论纷纷,可是每次小C以为这人该被开掉了的时候,又会在部门级会议上见到此人施施然出现在会议室。 别误会,不是因为这人有什么背景,而是老板自己在会上感叹:“其实某某也是有优点的嘛。”

这位特别宽容大度的老板,经常批评完员工以后,又公开进行安慰和表扬。所以,对没有完成销售指标的营销负责人,老板也同样很仁慈:没完成指标?好吧,年底扣钱。但是,还是可以继续干。 这样的房企,为什么门槛还没有被求职的地产人踏破? ——这家房企老板对员工格外宽容的原因,是企业给员工的薪资只有同行的2/3。

既然给人家更少的钱,那么当然不能再给同样的指标压力,否则上哪儿找人干活去?对于讲究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小C们来说,这样的企业刚刚好。

钱少一点,但是能拿很久啊。 在如今的行业情况下,如果身在这样的房企,那么我们开头看到的人事异动可能也暂时与你无关。 但是,地产行业作为以政策管控为主、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行业,大部分企业处在扩张期还是稳健期,接下来可能就不再是老板能做主的了。

行业空间越大,个体才越有选择权,如今的行业趋势恰好相反。 小C跟我说,他不确定还能在“疗养院”房企拿多久的钱了。

因为最近,小C次发现,在总部高层会议上多了很多生面孔:从某以快速周转闻名的大房企挖来的总裁刚刚到任,投资、营销也分成了好几个区域和分部,增加了对应的负责人。这家房企的老板刚刚给内部开了动员会,要进行规模冲刺了。 对这样自身经营思路稳健了十几二十年的房企来说,如今不得不准备跑起来的原因是——不跑就死。

地产行业融资门槛持续上升,大部分银行的白名单客户在30左右,大部分信托白名单客户在50左右,一旦企业规模不足以排名靠前,就拿不到低成本资金,性命堪忧。 所以,如果你是希望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地产人,刚好处在这样还没有跑起来、只是在热身的房企,那么,且行且珍惜,这里是你不多的选择了。 如果是不拼搏不刺激就不舒服的地产人,那么,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这个行业激进的企业占比会越来越大,随处可实现你与企业一起飞速赚钱的梦想。

不过,在这样的企业里,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在熊市里可能被迫为行情背锅,在牛市里也随时可能“被甩下车”。

责任编辑/lianqi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