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生命人寿、安邦保险等险企千亿险资抢“啃”养老地产

房天下北京二手房网  2014-05-09 10:5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要]生命人寿、安邦保险举牌金地集团引发险资布局养老地产的遐想。实际上,保险公司“抢食”养老地产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粗略统计,目前各险企计划养老地产的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险企要下好养老地产这盘棋,需要迈过资金流动性管理、产品设计与运营以及跨界资源整合等多重门槛。

生命人寿、安邦保险举牌金地集团引发险资布局养老地产的遐想。实际上,保险公司“抢食”养老地产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粗略统计,目前各险企计划养老地产的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

“养老地产被看作是一场饕餮盛宴,盖房子的、卖保险的、做护理的,还有外资,都在搞,良莠不齐。”一位对养老地产颇有研究的房地产业内人士笑言,“真正的养老地产不是盖房子、卖保单这么简单,而是整合了医疗、护理、、社区管理等各类资源的立体服务,周期长、服务要求高,想赚钱得慢慢来,细火慢炖。”

业内人士认为,险企要下好养老地产这盘棋,需要迈过资金流动性管理、产品设计与运营以及跨界资源整合等多重门槛。

热潮涌动大小险企齐上阵

“今年我们一定完成长三角的布局。”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除上海外,江苏、浙江亦被确定为布局重点,已规划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地获取项目用地,因地制宜地建设泰康之家连锁养老社区。

泰康人寿计划未来5-8年在1000亿元,建设15-20个养老社区,先期构建拥有超过5万客户的连锁养老网络,长期达到20万客户规模。

不仅泰康人寿,大小险企都在加快布局养老地产的步伐。“中国人寿准备在两到三年完成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养老、养生布局,初步完成养老养生基地建设,逐步研究配套的保险产品,进一步推动主业业务发展。”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表示。

合众人寿高层亦透露,未来10年,合众人寿计划在打造26个大型养老社区,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届时可容纳46万老人养老。

一些中小规模保险公司也在积极拿地,期望享有先发。比如,前海人寿3月末以4亿元拿下深圳一块养老设施用地,5月初又以近1.5亿元拿下西安一块商服用地。

险企对养老地产的热衷源于市场前景广阔。有券商研究报告认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当前每年为老人提供的产品总价值不足1000亿元。

而险企参与养老地产具有天然。比如,寿险资金的久期长,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不高;以项目未来的居住权打包成保险产品,可解决资金回收期长问题。此外,保险公司有大量客户,是养老地产项目天然的市场资源。

上述房地产业人士分析,泰康、合众已有实际产品推出,率先取得先发,其他险企要想抢占先发可遵循两个路径:一是复制泰康、合众的模式,尽快完成拿地、产品开发、销售推广全过程,推出实际产品;一是与房地产企业联姻,利用其土地资源、房产开发。后者可通过与开发商合作,这适合于具有地产大股东背景的险企,集团内部资源整合难度大大小于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合众人寿、前海人寿的大股东都有房地产背景。还有一条捷径就是控股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房地产公司,比如近期市场热炒的险资举牌事件。“这样的话,未来险资在土地市场的拿地、在资本层面对房地产公司的股权交易现象会增多。”

掣肘犹存 “开花结果”待深耕

尽管险资对养老地产的计划额已超过2000亿元,但实际额仅为零头。保监会官员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公开论坛上透露,截至去年10月末,保险公司养老地产的实际额仅为50亿元。

梳理去年10月以来的动向,险资对养老地产的投入依然是计划额高企,实际额增长不多。诸多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保险企业养老地产还处于探索阶段。险资养老地产必须长期持有并运营,这对其资金管理能力、产品设计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陈东升认为,养老社区不是暴利产业,是一个很低回报、很长周期的商业模式。他介绍,养老社区从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场,大概是8到1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里是不赚钱的。但未来产业成熟后,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但不是暴利,而类似于固定;平均下来,5.2%的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泰康、合众的养老社区均有两种销售模式,即直接缴纳月租和购买保险产品。泰康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的门槛是年交20万元,交10年,总保费200万元,等到70岁入住社区时,账户上积累的保险资金用来支付社区服务费。

合众则将目标客户定位为中产阶层。客户通过购买“合众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提前锁定未来入住“合众优年养老社区”的权利。的一种选择是每年缴费2.9万元,缴纳10年,70岁入住,可居住10年。

“养老地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规模没起来的话,投入高,而影响力弱。”在华泰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杨平看来,险资养老地产的挑战不是拿地、养老社区建设,而是后期一系列养老服务的提供和完善。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同样认为,相较于钢筋混凝土的建设,专业医护团队的培育更加重要。“长期看护”和“专业照护”是切入养老市场的更好端口。步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谋求与医疗护理行业的深入合作,软硬兼施,保险机构才能真正分得养老市场的一杯羹。

泰康人寿相关负责人强调,泰康的养老社区强调“医养结合”,计划在养老社区配套老年康复医院,在重点城市开设门诊和健康管理,并与国内外大学、医院、医疗研究机构等展开深度合作,提升泰康医疗体系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多管齐下 扶持力度需加强

“对参保人来讲,养老产业发展解决的是服务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保研究主任郑秉文分析,目前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方式都有问题亟待解决。对于机构养老,一定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制造和维护一个民间资本进入的良好与公平的市场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服务业和保险的结合才刚刚开始,当前是保险公司布局养老地产的好时机,但盈利至少在5年之后。在此起步阶段,应加大政策对险资养老地产的扶持力度。

按目前保监会政策,险资养老地产被限定在“只租不售”范围。这给一些保险公司带来了资金压力。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认为,如果完全按照租赁模式,对于人来说大、低、周期长,很难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而消费者不喜欢租房,更偏好购买,居住在自己家里。因此,养老社区应“可租可售”。

他还建议,对实物型养老保险计划给予个人所得税延迟缴税的优惠政策,即参与实物型养老保险计划的个人,其缴纳的保险费在不超过个人收入一定比例的范围内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是在领取年金入住养老社区的时候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泰康之家CEO刘挺军认为,应明确补贴问题。区分是不是养老机构的核心点不应该放在是不是盈利上,而应该看是持有还是卖,如果是长期经营的,就应该享受补贴。他还建议,把补贴供方变为补贴需方,是应该在社保基金中拿出一块来支付老年的病后康复和部分护理需求。

此外,养老地产发展还存在“九龙治水”现象。比如,不少保险公司做养老设施的地块属于商业用地,按要求需配备一定比例的车位,但老人们基本用不上。而行业标准缺失、专业人员短缺等现状也亟需行业组织、标杆企业引导市场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可喜的是,业界呼吁良久的将养老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经实现。国土部4月底发布《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明确养老用地范围、用途、年期以及供地方式等。这被业内解读为从政策面上使得营利性养老机构有了估值定位,养老机构可以完成资产估值,实现资本流动。

但上述房地产业人士强调,目前险企储备的养老地产项目大多在一线城市郊区和二三线城市,拿地困难会是他们进军一线城市的一个门槛,而较高的收费标准也将考验投保人的接受能力,政府可以从营业税优惠、商业保险个税递延等方面予以支持。

【推荐阅读】

2014房价全面下跌只是错觉 揭中国楼市16大惊天骗局

低工资高房价 北京上榜中国最悲催十大城市

楼市5?1遇冷!盘点4月北京跌最惨6大楼盘 近郊降最狠

曝!关于房价的18个误区 房价下跌已成定局(图)

责任编辑/bj.yangle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