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热评:"中国梦"为何难实现?调控7大误区是杀手!

房天下北京二手房网  2013-06-26 14:44:00  来源:房天下北京二手房综合整理
[提要]2003年至今,楼市十年来经历了九次调控,均以失败告终。调控政策本身以管制、抑制需求、增加税收等错误方式进行,导致房价几近、央企垄断形成,造成持续的供不应求,并误伤了广大居民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2003年至今,楼市经历了九次调控,可以说均以失败告终。房价的真正,是从2004年的8·31大限开始,土地出让由协议出让改为“招拍挂”出让,在地价飙升的推动之下,主要城市的房价开始起飞,并在2006-2007年、2009-2010年、2012年至今,形成了三次明显的行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住宅均价涨幅,遥遥领先于二三线城市,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并直接导致了严厉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

调控政策本身却在以管制、抑制需求、增加税收等错误方式进行,其结果就是房价几近、央企垄断形成,不但未能抑制住连续飙升的一线城市房价,反而造成了持续的供不应求,并误伤了广大居民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调控误区

1、房价收入比。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政府垄断土地的市场,且居民收入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准。在一个城市化率仅50%的发展中国家,寄望以压低住宅价格的方式满足7亿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开发商暴利。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局部的暴利现象,对于仅有15年真正意义上历史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显性的暴利存在于2004年8·31大限前以协议价格获取土地的开发项目,隐性的暴利则通过暴力拆迁、垄断土地出让和高额的税收归属于各级政府。

3、加税抑房价。税收对政府而言是对民众财产的征收,因而任何加税的政策都会提升房产交易或持有的成本而不是相反。历年来涉及房地产业的12个主要税种只增不减,大大增加了居民的购房成本。

4、楼市有泡沫。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甚至部分业内大佬也危言耸听地一再声称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1990年的日本相似。参考一下30平米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实际使用面积约24平米),考虑到未来20年繁重的城镇化任务,泡沫论根本不值一驳。

5、非支柱产业。中国的整个制造业都已产能过剩,供不应求的就是房产,无论商品住宅、商业地产、写字楼还是旅游地产,都处于城市化中期的紧缺状态。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在出口不振的情况下,和消费的主体一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即“铁公鸡”,二是房地产业。

6、限购与限贷。欧盟至今未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并对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政府对此耿耿于怀。但限购和限贷的政策,以及以户籍作为限购标准的做法,足以说明我们距离完全的市场经济还差得很远。限购导致了大量的需求外溢,推涨了北美的住宅市场,直接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限购和限贷政策剥夺了改善性需求的满足权利。

7、房产税试点。上海、重庆的房产税试点,是加税抑制需求政策的延伸,更是与民争利的选择性“与国际接轨”的产物。其始作俑者不顾中国土地公有的宪法和现实,不顾征税立法的,不顾绝大多数民众反对征收房产税的基本事实,希望在土地财政逐渐枯竭后寻求替代性税源以满足日益膨胀的政府开支需求,并打着“降低房价”的伪民生旗号。

推荐阅读:

银行住房贷款6月底停办 7月中旬重启

五道口弱爆了 产权房超20万/平!

任志强:股市不热楼市不冷 货币超发房价涨

东城改造:旧楼“脱胎换骨”安全系数大增

责任编辑/yangle.esfbj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